阿普蛙工作室
從民眾留言可以看見,不論支持此次藝術行動與否,民眾的反應多有幾點特徵: 1. 未能區分事實與判斷 Ex.「為什麼行動完讓消防隊進行清理,不會自己清掉?垃圾!」 就多家媒體報導,都能看出的事實是「由消防隊以水柱清洗了藝術佈置」。但「為何行動者未清洗?」其實並未報導。 就蛙仔以「傳FB訊息法」(XD)詢問得知,行動單位未自行清除的原因是「他們預計展示的時間是到下午四點,但警消人員一看他們佈置結束就派人直接清除囉。」而部分民眾受某些媒體用字遣詞暗示,未區分「客觀事實」與「主觀猜測」,因此便會直接做出結論。 2. 對感受的關注非常少 大部分對該行動表示反感的留言,都無表達關注「該行動背後情感訴求」的跡象,而選擇性放大特定細節,針對能找到瑕疵的行為、言論大加批判。 有可能是因為針對我們不認同的對象,容易先入為主,區分他我,造成了人們彼此理解的阻礙。 3. 帶有攻擊性 對新聞內容或不同立場留言,使用羞辱、責罵的語言,進而使得留言區沒有建設性的對話,並且使雙方都被負面情緒影響。 4. 討論目的不明 多數發言都能看出各種情緒,但幾乎都未進一步表達發言目的,或關注彼此發言目的,因此大多空有留言互動,卻無實質意義上的「對話」。
看懂了嗎?那麼就讓蛙仔帶個練習吧~ 「我看見你的留言使用非常激烈的負面字眼,這讓我感覺擔憂,因為我重視尊重,希望人們可以善待彼此,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告訴我,你那樣說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呢?」 這四個要素除了運用在自己表達之外,用在傾聽、探詢對方的意思,也是很重要的唷。 其實方法只是輔助,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抱持善意,不要對他人妄下評斷,真心地去了解另外一個人,那麼不再使用「語言的暴力」,「思想的暴力」才能從我們生命中根除,讓自己的生命更美好,且一步步走向和平共善的社會。 228最常聽到的標語是「和解共生」,願意放下暴力,才能和解,然後共生吧?今天的蛙底雞籠就到這邊啦,我們下次再見囉^^ (對非暴力溝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參考盧森堡博士的著作唷) 「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書籍連結:https://goo.gl/4U9fI4 P.S. 如果對「人際溝通」主題課程有興趣,想讓阿普蛙表現一下的話,也歡迎跟蛙蛙們聯絡唷! 後記: 讀者B. H.來訊: 「我看見你的留言......你那樣說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呢?」這段句子中的「非常激烈的負面字眼」讓我感到困惑,這與我理解的「觀察」與「事實」不太吻合,似乎已經加入「判斷」,不曉得能否請阿普蛙的講師們對此多做說明?謝謝您們! 撰文者健毅回覆: 我對於那句話的理解,跟你是一致的,我認為那確實是包含了「判斷」在裡面的表述,當時沒能發現自己的盲點。如果讓我再次做一個表達的範例,我大概會這樣寫: 「我看見你在留言中使用了『垃圾』這個字眼指稱對方,這讓我感到焦慮、擔心,因為我期待人們可以彼此理解、彼此尊重。我猜測你想表達的,是不是一種對這件事強烈不認同的心情呢?」 不過練習時可以這麼表達,以實際上的網路討論來說,如此著重情緒的表達方式,可能反而會讓對方失去耐性。可以直接核對「事實」的部分是否有共同認知,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找尋問題的癥結點,如果情緒太強干擾對話,再處理情緒的部分。 2017/9/11 健毅
1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