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蛙工作室|遊戲,公民,教育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大政治家選戰風雲
  • 找課程
    • 教育工作者增能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

專欄

以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及阿德勒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為基礎,
以遊戲啟發個體的自主學習動機,鏈結生活經驗並檢視自我,
達到「反思、行動、改變」之目的。
如果你喜歡蛙蛙分享的故事及觀點,或是有更多有趣、想聊聊的點子,歡迎留言給我們!
找蛙聊聊
是找BUG還是在作弊?
在七八年前還在擔任桌遊社團老師的時候,
總是想著不同的方法想要提高孩子們的動力,
差不多在那個時候嘗試了第一版的班級經營系統(貨幣制度前身),
雖然效果很不錯但也經歷了很多挫折。

挫折源自於自己對於設計有很多的不完善,
於是活動進行起來就有很多「漏洞」可以鑽,
當下感到氣餒且對學生生氣,
覺得自己用心的設計很多遊戲系統,為什麼要故意拆我台呢?
​
一直到後面接觸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之後,
開始佩服起這些學生尋找漏洞的能力。
繼續閱讀...
圖片
【我們想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關於溝通
在這張圖片裡,你看到了什麼?
有人說看到了一位少女,有人則說看到了一位老太太。
「我沒看到什麼少女。」
「你看錯了吧!」

有時候,人們因此陷入爭執,不明白為何對方看到的東西和自己不同,明明看起來就是那麼明瞭,那麼理所當然。此時,人們迫切地想證明自己才是正確的,於是放棄了溝通。
繼續閱讀...
圖片
【蛙的抓誑時間】疫情相關新聞
COVID19 最近出現本土案例,蛙也十分關注。
試著在google搜尋相關新聞,
在仔細看內文之前,
光是跳出來的標題就讓蛙組長眉頭一皺⋯⋯
​
玩過「抓誑新聞」遊戲,且有獲勝的朋友,
應該跟蛙一樣,在三秒內
心中的誑新聞雷達就開始嗶嗶叫了吧!
以下四則新聞標題,其中三則都滲入了一樣的毒物,你有發現嗎?
繼續閱讀...
圖片
你聽說邱澤結婚,那你聽說這禮拜有4個公投嗎?
你聽說邱澤結婚了嗎?
這則重磅消息這幾天不斷洗版,感覺不知道這個消息好像自己就落伍了。
那你知道這禮拜就是「公投」的日子嗎?
或是你知道公投到底有哪四個題目嗎?

這幾年一直有進行與媒體素養有關的分享課程,
但如果不是因為遇到邱澤結婚洗版這個突發事件,
我似乎也沒有認真對於「公投是否綁大選」有深刻的想法,
因為周遭知道邱澤結婚的人真的比知道這禮拜要公投的人多啦!
繼續閱讀...
圖片
【蛙馬麻時間】懷孕期間的媒體識讀
懷孕期間什麼事情最重要呢?
就是孕婦開心最重要!
但是...很多人會被各種迷思搞得壓力很大,很多的這不行吃、那不行碰...
蛙馬麻維持心情愉悅的秘訣,就是不受迷思的限制!

要如何不被迷思影響呢?
我覺得就是「媒體識讀」能力
1.保持好奇心
懷孕期間,會有很多人給予善意提醒...
繼續閱讀...
圖片
ORID焦點討論法
大貓剛剛去了連續四週ORID焦點討論法特訓營歷練歸來啦!
ORID是大貓在帶工作坊與課程的時候最常使用的 #引導方法,
可以蒐集到在場不同的夥伴們針對同一個事件有哪些不同的觀點,
是個非常實用的方式!
所以呢~這禮拜就由大貓跟大家分享一下 #ORID焦點討論法 吧!
繼續閱讀...
圖片
【我們想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對於社會的想像
「媒體為了賺錢,不管真相,只看收視率,這很正常吧!」
「為了生存,錢是最重要的,我覺得沒什麼不對。」
「老師你不也是為了賺錢,才在這裡幫我們上課嗎?」
上述對話,來自近期談媒體識讀的某個課堂討論,發言者都是小學生。
孩子們總能以直白的話語說出對世界的觀察,有時真實得讓人覺得刺耳。


「我承認錢確實是重要的,但活在一個金錢至上,不看重其他價值的社會,你們真的覺得好嗎?」
繼續閱讀...
圖片
【議題討論心法】如何在對話中保持理智?
上一次在這個主題分享了:議題討論時「言論的四種功能」、引導的「3+1種技巧」。

今天延續這個主題來回應的問題是:
如何在對話中保持理智?或者說,如何不被對話的對象激怒?
當對方展現的質疑、挑釁、或是輕蔑的態度,
不論自己只是個參與者,還是負責引導的主持人,
​有時可能會氣到有種想給對方cent tree pay(台語)的強烈衝動吧?
繼續閱讀...
圖片
賀爾蒙搞的鬼!
要來分享蛙馬麻在懷孕期間及產後的負向情緒,
其實我很幸運和幸福,有家人、朋友和工作夥伴的支持,
除了懷孕前期孕吐及後期腰痠,基本上都能維持原本的生活及工作,
​是個開心的孕婦!
儘管如此還是會因為身體變化、賀爾蒙改變,讓我偶爾情緒崩潰QQ

研究指出台灣大約有13%孕期女性罹患 #產前或產後憂鬱症,在懷胎16週和產後4週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最高。這也是我想分享這段心路歷程的原因...
繼續閱讀...
圖片
生活中的遊戲化-每日登入
遊戲化就是「引起動機,提高動力」。
因為很多夥伴很好奇為什麼我有很多奇怪的點子來做遊戲化或是作為概念分享,於是先拿個最隨處可見的手機遊戲作為出發點來解析,遊戲裡是透過怎樣「設計」來引導玩家執行特定行為的,特別是幾乎每個手遊都會設定每日登入機制,是為了什麼呢?
繼續閱讀...
圖片
我們想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關於貧富差距
自 1990 年以來,全球赤貧(無法獲得生存所需的基本資源,如乾淨的水、食物、居所等)人口已經減少了一半,然而,許多國家的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
讓赤貧人口消失確實是個重要的任務,但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在《收入不平等》書中提到,以不同地區相比,貧富差距較大的地區,人們患有精神疾患(憂鬱、思覺失調、焦慮等)的比率較高,壓力指數也較高,對人們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這些地區的人們願意同理他人,給予他人幫助的意願較低,也有較高程度的幻想優越感(self-enhancement bias):認為自己比多數人優秀,可以說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自尊。而在同一個地區中,越接近底層的人,上述的狀況就越顯著。

​為什麼貧富差距會帶來這樣的影響?
圖片
繼續閱讀...
你有寫過遺書嗎?
這兩年來,從媒體上看到許多名人驟逝,加上疫情的影響,讓人感到世事無常...
而從許多電影、戲劇或他人人生,覺察到人總是在死亡面前,才發現留有許多遺憾...
這幾年的人生體悟,我一直覺得有什麼想說的話一定要趕快告訴對方,或者是把想說的話寫下來,因為沒有人知道到底明天和死亡哪個會先來,但每次在設想自己要寫什麼的時候,就會不敢往下想...

​在即將去生產前夕,我寫下了遺書。
繼續閱讀...
圖片
你覺得台灣的媒體多元嗎?
所謂的多元是什麼?
之前曾經聽人說過臺灣是個擁有多元思考的社會,
看臺灣的媒體就知道臺灣有多麼的”多元”,
媒體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多元並存,
光是新聞台就有十數台,
如果你覺得都不喜歡也可以選擇轉台到HBO。
所以所謂的多元觀點就是如此嗎?

用辯論來說我們常常會講”正反並陳”,
那是一個人擁有的一種大局觀,
而非單一的視角來觀看一個議題,
但如果因為臺灣有很多不同立場的新聞台,
就說臺灣媒體擁有多元觀點,這樣似乎哪裡怪怪的?
繼續閱讀...
圖片
我們想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關於努力
我們活在一個提倡「努力」的社會。
成功來自努力;沒成功則是不夠努力。

與過去的世襲社會相比,人們花了很多心力在改變制度,讓中下層出身的人可以靠著努力躋身上層,翻轉自己的階級。最明顯的大概就是教育了,義務教育越來越普及,高等教育也越來越講求多元的評分方式,希望讓人們有公平的機會競爭,靠著自身的努力往上爬。因此,人生的天花板似乎只跟願不願意努力有關,只要你夠努力,凡事皆有可能。這樣的社會,聽起來是不是很棒呢?

​靜下來想想,或許你會覺得有哪裡不對勁,畢竟現實並沒有如此美好。
繼續閱讀...
圖片
【回覆疑問】你腦袋怎麼那麼清楚?
話說,每次出去帶課程(尤其是有「議題討論」成分的)最常在Q&A時聽到的成員提問,並不是有關課程內容,而是——「你腦袋怎麼那麼清楚?」

先不提長期下來,因此罹患了一種「我的課程是不是沒有其他優點」的病,但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總是聽懂成員的言論,並且適當做出回應?」

​以下將直接公佈我在議題討論過程中的「帶領心法」。
繼續閱讀...
圖片
小蝌蚪大崩潰
午餐時間,蛙馬麻離開書房去煮水餃,聽到匆忙的腳步聲,
小蝌蚪不斷來回書房和客廳,將書房的積木陸續拿到客廳。
一段時間後,突然聽到小蝌蚪在書房崩潰大哭,手裡拿著積木,
一看到我,就把好多塊積木放到我的手上,當我要協助她拿個盒子裝著更多的積木,她又不肯,哭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繼續閱讀...
圖片
遊戲化的《八角框架》
遊戲化不是有玩遊戲的課程

在閱讀論文或參加大大小小的研習課程時,總是可以看到或體驗到各種套版的PBL(點數、徽章、排行榜)運用,有的只是套上一些遊戲的進行夾雜在課程之中也稱自己屬於遊戲化的一種,我參加過那種要你各種超級比一比或是只有猜謎夾雜其中,然後一天課程下來會耗盡你畢生使用"愛的鼓勵"次數的課程。
遊戲化的重點在運用遊戲的設計提高人們在活動中進行意願的設計,點數(POINT)、徽章(BADGES)與排行榜(LEADERBOARDS)只是最表象的設計,換句話說如果我本身不想參與這個遊戲,排名第幾與我何干?
所以底下先介紹一下《遊戲化實戰全書》裡的八角框架裡面所列的八項影響人們投入意願的核心動力:
繼續閱讀...
圖片
我們想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關於工作)
圖片
這幾天在FB上閒逛時,看到幾位網路紅人在談論某篇採訪人力銀行主管的文章,內容提到某個產業是台灣經濟命脈,卻缺乏人才,還感嘆了幾句年輕人不願意學習困難的事物,只想做輕鬆的工作。
最後則說,原因或許是教科書的成功人士樣本太少,應該多採訪一些企業大人物放在書中。  
上述內容的吐槽點就不多提了。
這邊想談的是,可以如何衡量一份工作的價值?
​最近剛讀完《成功的反思》,書中恰好提供了一些論點可以思考。
繼續閱讀...
居家工作的日常
圖片
#最期待工作和開會
每天早上蛙馬麻要準備工作,
小蝌蚪就期待地說「工作」、「阿叔」、「開會」,
由於小蝌蚪跟阿叔們視訊愈來愈熟,
常常蛙馬麻講話時,小蝌蚪也會一直講,實在讓人頭痛🤫
所以常常要關麥克風(有時蛙馬麻正在罵...)

​#理智線斷掉
對我來說,小蝌蚪算是配合度很高的孩子,
但是!工作的時候,特別容易兇她🤬
繼續閱讀...
孩子是家長的回饋系統
圖片
隨著小蝌蚪的成長,我發現孩子的行為真的跟家長一樣,
像是我在家工作講電話,小蝌蚪就會拿遙控器假裝講電話,
並且流暢地說出我平常講電話的用詞,
「喂···您好!我是···」

我也發現我跟我媽講話有時很像,
而自己的個性跟爸爸很像~

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有跟我一樣的經驗,
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不滿於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繼續閱讀...
看見每一分價值
圖片
最近奧運如火如荼,
賽後各種話題也如雨後春筍一般,
很明顯地有些對話裡面包含著一絲訊息,
彷彿銀牌銅牌叫做"可惜",
好像在這個世界級比賽第二名如此簡單。
對話的習慣來自於日常的"習慣",
你是不是也很少被人稱讚呢?
繼續閱讀...
遊戲怎麼設計?
圖片
遊戲要怎麼設計?
遊戲又是怎麼設計你呢?
繼續閱讀...
冒名頂替症候群
圖片
最近兩週最常私下找我的夥伴,
我發現他們大多數也都有這個症狀,
甚至我覺得我最常接觸的教育圈,
這樣的人我很常遇見,
甚至我自己也曾經是如此的人。
繼續閱讀...
一張圖解釋媒體
圖片
媒體識讀的第一步就是認識
「媒體到底對我們產生了甚麼影響?」
蛙哥用一張圖帶大家來理解
繼續閱讀...
淺談轉型正義,身為台灣公民需要面對的問題
圖片
講到轉型正義,就要先認識一下228。
查緝私菸為什麼會變成全台等級的大亂鬥跟無差別清算?
​讓蛙哥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說給你聽。

那「轉型正義」又是甚麼呢?
蛙哥用「胖虎的故事」,讓你一看就懂!
繼續閱讀...
不同政治立場,如何展開對話?
要與不同立場的人和平地對話,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並非不可能唷,只要我們願意學習方法,並具體實踐,無論對方態度如何,都有機會開啟互相瞭解之門唷^^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們可以濃縮成一句萬用金句,讓你行走江湖、無往不利唷~
繼續閱讀...
圖片
民主?不民主?蛙哥眼裡看見的公投
這故事要從於2004年1月2日公投法正式實施時說起...
 
現在公投法會不會通過的結果是這樣判斷的:
「投票權人總數1/2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1/2同意者,即為通過」,反之,即為否決。
 
也就是雙二一門檻
而這樣看似公平公正的公投法,其實暗藏著魔鬼。
魔鬼是什麼?
繼續閱讀...
圖片
「還沒」的力量!
演講者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在影片中不斷提到「Not yet」,也就是「還沒」這個概念。她舉例,在學生的成績單上,被當掉的科目不寫「不及格(FAIL)」,而是「還未達成(NOT YET)」。乍看之下似乎只是用詞的差異,但這背後反映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思維!
繼續閱讀...
圖片
從少女墜樓案談媒體識讀
一位15歲的少女在自家大樓墜樓,很可能是自殺。
 這則新聞一出來,網路上立刻引發很多討論,大多關於「台灣父母教養方式」、「台灣學生課業壓力」、「青少情緒表達」等問題的探討。
 
不過阿普蛙身為教育團隊,在這個時間點,蛙仔要以另外一個角度:「媒體識讀」的角度來談談這件事...
繼續閱讀...
圖片
蛙仔教你讀心術第一集
圖片
教你用簡單的「左手欄位法」來讀懂自己的心,覺察自己在思考、對話時,所隱藏的訊息及情緒
繼續閱讀...
蛙仔教你讀心術第二集
圖片
用簡單小遊戲搭配議題討論,來檢視「認知中的」自己和「別人解讀」的自己是否一致
繼續閱讀...
阿普蛙成員衝突大公開?!
圖片
教你如何用「左手欄位法」,透過一點紀錄和反思,達到「自我探索」與「溝通理解」的效果
繼續閱讀...
納粹事件延燒,​如何引導自己與孩子思考
圖片
教你如何用簡單的心智圖,來幫助自己與孩子一同思考新聞事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繼續閱讀...
是學習還是壓迫?
圖片
用心智圖來檢視我們在面對新聞事件時,我們缺乏了甚麼能力,而我們想要帶給孩子們什麼樣的學習呢?
繼續閱讀...
從228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圖片
用問題找回孩子的好奇心,從歷史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蛙蛙運用「六頂思考帽」來提供大家思考方向,期待大家進一步思考二二八的歷史意義,轉型正義不是為了加深族群的對立,而是希望共創更美好的台灣社會。
繼續閱讀...

阿普蛙工作室有限公司

200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75號2樓
E-mail:wasupstudio@gmail.com
課程窗口&合作洽談 林侃眉:0933-769550  

遊戲設計&課程設計 吳健毅:0908-858625
聯絡表單

    聯絡表單

    ​歡迎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將主動通知您最新活動資訊呦。
    如果對我們的課程有興趣,或想跟我們合作,更請務必填寫,我們會進一步。
提交
Wa's up studio © Copyright 2017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大政治家選戰風雲
  • 找課程
    • 教育工作者增能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