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蛙工作室|遊戲,公民,教育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找課程
    • 教師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
阿普蛙工作室

是學習還是壓迫?

12/28/2016

0 評論

 
媒體不停地播送高中生扮演納粹行軍閱兵的相關新聞,並且強力批判學生如何的無知、不受教、反智…等。
一瞬間似乎人人都變成了二戰通,熟知納粹的行徑作法如何可惡云云。
這到底是一種讓學生學習的方法,還是一種來自輿論壓迫而產生學習的假象?
而看到這些新聞及現象的同時,蛙蛙們認為除了媒體識讀非常重要之外,
我們也反思,到底要營造怎樣的學習環境,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學習」?

在升學主義的影響下,跟分數無關的行為往往被弱化,

在現有的教育系統跟社會系統之下,有空間跟時間讓我們深入探索這些無法量化的東西嗎?
如果沒有新的回饋系統可以取代分數或削減升學主義的影響,那麼未來事件仍然會再次發生。
以最近的事件來說,如果要瞭解「納粹德國」,我們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
圖片
我們可能需要能夠進行文本分析、比對,
確保資料不會有所錯誤偏頗。
我們可能需要明白納粹德國為何崛起以及戰時的行為及態度。
我們可能需要理解納粹的符號、精神,到底是甚麼。
我們可能需要瞭解納粹主義到底包含了些甚麼東西。
我們可能需要透過哲學,去瞭解大屠殺以及種種戰爭罪刑是如何發生。
我們可能需要觀察納粹德國,觀察它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以及他透過何種途徑拓展領土。
而即便這麼龐大的知識量跟資訊,我想都還不夠。
 
但我們若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讓學生練習,我要憑甚麼去批判學生沒有同理心或是沒有歷史常識呢?
難道等到事件發生後使用直覺的道德批判,透過輿論要求學生或師長道歉並且認錯,就真的沒事了嗎?
 
蛙蛙認為除了文字跟知識上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還有如何去「感受」。
如果需要練習同理或進入到歷史事件的脈絡,需要的就是感同身受。
而感受的營造及設計,需要投注一些時間,但帶來的效果是非常強大的,
在有了感受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進行討論。
(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參照TED演講:Brenda Brathwaite - gaming for understanding)
 
透過遊戲、對話、引導、反思,最後就可以產出行動,這是蛙蛙們最喜歡的方法。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我們願意投入時間並且走過這段歷程,
如此一來無論學生做出何種決定,是不是就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呢?是不是更能夠瞭解自己正在做些甚麼呢?

0 評論



發表回覆。

阿普蛙工作室有限公司

200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75號2樓
E-mail:wasupstudio@gmail.com
課程窗口&合作洽談 林侃眉:0933-769550  

遊戲設計&課程設計 吳健毅:0908-858625
聯絡表單

    聯絡表單

    ​歡迎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將主動通知您最新活動資訊呦。
    如果對我們的課程有興趣,或想跟我們合作,更請務必填寫,我們會進一步。
提交
Wa's up studio © Copyright 2017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找課程
    • 教師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