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蛙工作室|遊戲,公民,教育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找課程
    • 教師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
阿普蛙工作室

【議題討論心法】如何在對話中保持理智?

12/20/2021

0 評論

 
作者:吳健毅

上一次在這個主題分享了:議題討論時「言論的四種功能」、引導的「3+1種技巧」。
回顧傳送門:https://www.wasupstudio.com/blog/8083650

​今天延續這個主題來回應的問題是:如何在對話中保持理智?
或者說,如何不被對話的對象激怒?
當對方展現的質疑、挑釁、或是輕蔑的態度,
不論自己只是個參與者,還是負責引導的主持人,
有時可能會氣到有種想給對方cent tree pay(台語)的強烈衝動吧?
圖片
尤其是當我們討論到人們立場更趨兩極的議題時(廢死、同婚、核能、轉型正義⋯⋯等等議題)高張的情緒可能摧毀對話的機會,演變為衝突,甚至帶來心理(或物理上?)的傷害。

​關於「如何理性進行對話」在社會、教育、政治(尤其是審議民主)的領域已經有許多可參考的論述,今天想換個切入點,從心理學的角度介紹一個更簡單、容易實行的方法:也許問題不是「如何保有理性?」而是「如何看待感受?」

這個方法的概念來自我看的一本心理治療的書叫做《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書籍連結:
https://www.lppc.com.tw/product/走出苦難)

為何當情緒「太強烈」時我就變得無法理性溝通了呢?我們可能都經歷過某個我們稱之為「理智斷線」的瞬間,但是那一瞬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透過書中提供的一個簡單的練習,可以讓我們建立一個內在的子彈時間,好好地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 以下是這個練習的說明 —--
1. 準備一個計時器(例如你的手機);找一個不受干擾的時間、空間。
2. 試著憋氣,越久越好。然後記錄下你維持憋氣的秒數是__秒。
3. 接著我們準備再做一次,但在這次之前,請先閱讀以下說明。

(1) 當你感覺到「想呼吸」的衝動越來越強烈時,試著把注意力放在關切這個衝動來自身體的哪個部位。
(2) 試著「允許」這個衝動或是痛苦的感覺停留在那個地方。再說一次,「我知道這個感覺存在,我允許這個感覺停留在這裡。」並且繼續維持憋氣的狀態。
(3) 注意任何腦中冒出的想法或你感受到的情緒,隨著憋氣的時間拉長,它們可能會更頻繁、更有存在感地出現!試著專心且小心地傾聽這些聲音,但記得,這些想法不會讓你不得不呼吸,最後總是你自己決定,你要在某一刻停止體驗這些,然後開始呼吸的。

準備好了就再試一次,然後記錄下你這次可以維持的秒數是多少呢?
—— 練習說明完畢 —--
大家的秒數有延長嗎?我自己第一次做這個練習時,原先的秒數是48秒,在我覺得不舒服時,就順其自然地呼吸了。而在照著書中的指導語練習後,我可以憋氣到115秒,超過了兩倍!(上面的說明是我理解後簡化的版本,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接納與承諾治療」的理論跟脈絡,我很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這個練習讓我體會到兩個巨大的好處,其一是:注意到腦中的聲音。
平常生活中外在的資訊太多,所以這些影響我們決定的聲音可能都一閃而過。就像是你家的小屁孩在你上班要遲到又要送他們去學校下車前才拿出聯絡簿要你簽名一樣,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簽了什麼吧?這些腦中的聲音就像是屁孩一樣,趁亂讓你簽名然後宣稱是你的意思。

在憋氣的過程中,我就像是浸泡在水中一樣,不受外界干擾,當感受、思緒一個個浮現時,我能夠清楚地一個一個看見、聽見它們。此時我才發現⋯⋯原來短短的幾秒鐘內,我可以有這麼多的思緒,我的思緒可以這麼地囉唆⋯⋯

「噢噢噢噢噢~好不舒服、好不舒服」
「憋氣真的不會傷害身體嗎?會吧?會吧!」
「我要腦傷了,我要呼吸、我要呼吸!」
「好可怕!要壞掉了(?)」

那些人際互動中,讓我們認為自己理智斷線的瞬間,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呢?你是聽了這些聲音之後,才決定做出了你事後認為太衝動的決定;或是這個過程在你的內在,你什麼都沒看到、沒聽到?

這個練習給我的第二個好處是,對不適感的忍受力提升。
在有意識選擇忍受憋氣時身體的痛苦之後,我發現不只是我認知上對於其他生活中的負面想法、情緒有了「也許沒那麼可怕」的新觀點,感受上,身心整體也更能穩定地容納這些感覺。

作為一個總是讓思考主導生活決策的人,我挺喜歡這種拓展我身心潛力的方法。我可以感覺到當我在與人對話時,若不必因為害怕失控而壓抑感受,能夠在對話中保留一點注意力傾聽、觀察這些內在感受的話,我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的回應不是因為衝動,而是因為有意識的選擇。

​如何?今晚想來點缺氧的感覺嗎?^__^
0 評論



發表回覆。

阿普蛙工作室有限公司

200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75號2樓
E-mail:wasupstudio@gmail.com
課程窗口&合作洽談 林侃眉:0933-769550  

遊戲設計&課程設計 吳健毅:0908-858625
聯絡表單

    聯絡表單

    ​歡迎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將主動通知您最新活動資訊呦。
    如果對我們的課程有興趣,或想跟我們合作,更請務必填寫,我們會進一步。
提交
Wa's up studio © Copyright 2017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找課程
    • 教師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