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蛙工作室|遊戲,公民,教育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大政治家選戰風雲
  • 找課程
    • 教育工作者增能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
阿普蛙工作室

遊戲怎麼設計?(關於遊戲目標)

8/4/2021

0 評論

 
作者:吳健毅

最近收到兩個疑問:
・學遊戲設計有什麼用途?
・議題型桌遊的設計有什麼特殊之處?
剛好想介紹一下遊戲中一個很有影響力的關鍵,順便試著把兩個問題用同一個角度回答好了。
掌握這個「關鍵」的設計要領,可以讓你更理解「人為何會產生特定的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要如何創造或減少這些特定的行為。」
而議題型桌遊的特殊之處,則是使用這個「關鍵」的方式,不是為了有趣、好玩,而是為了創造出能「傳遞特定訊息的條件」,是為了倡議或是溝通特定的議題。
所以如果你想掌握這種幫助你「理解人性」,還能「表達、溝通」的技術的話,遊戲設計就是有這樣的一面在。
那麼就以圖片搭配側邊欄文字來介紹說明吧。
圖片
圖片
是吧、是吧?
玩各種賭博遊戲時,你也許聽過這句話「牌品等於人品。」或許大多數的時候,這麼說只是希望牌友不要在輸錢時賴帳(或是掀桌?)但若以設計的觀點來看,也可以這麼理解⋯⋯
圖片
在我們「進入」到遊戲時,無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遊戲創造「有別於現實的時空」,會永久或暫時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使我們像是變成「另外一個人」。
圖片
但到底是「什麼」造成這種改變?
遊戲對我們做了什麼?
答案是⋯⋯
​
圖片
是「遊戲目標」。
如果把「玩遊戲」比喻成「登山」的話,遊戲目標就是那個你可以望見的山頂。它決定了你在這個遊戲中「到底要完成什麼?」(要去哪裡?)

但目標是怎麼發揮效果的?
我們來看看經典的⋯⋯
圖片
《奪魂鋸》⋯⋯在電影院看可以,但心理正常的人不會想參與的遊戲XD

講述這類「遊戲」的電影(大逃殺、飢餓遊戲、國定殺戮日、生死格鬥⋯⋯等)通常都會有一個相似的目標⋯⋯
圖片
那個目標就是「殺死其他玩家(才能生存下去。)」

投入一場全新的遊戲,玩家都像是在某個新的現實中「醒來」,他們都需要花時間知道「我身處何處?」,從而理解「我該做什麼?」,進而決定「我要怎麼做?」


越能形塑玩家行為的遊戲,會有越明確的遊戲目標給予玩家指引。例如「殺死(所有)競爭者」這樣的目標(以遊戲機制而言就是所謂的「淘汰」)將直接把玩家轉變為一位「生存者」。
圖片
所以若要透過遊戲目標來形塑玩家行為,步驟1就是:使玩家理解並認同遊戲目標。訣竅是,讓遊戲目標與玩家原本自然就有的目標結合。

類似電影中也常會看見玩家抗拒遊戲目標的情況,此時遊戲目標若能與玩家遊戲外已有的目標結合,能更容易被玩家接受。試想



目標A:你殺光其他人(遊戲目標),今晚就讓你來點「紅茶拿鐵加珍珠去冰微糖」(現實目標,由XberEat贊助?)你會投入這個遊戲嗎?



目標B:你殺光其他人(遊戲目標),就讓你活下去,並且給你1億元獎金(現實目標)你會投入這個遊戲嗎?

玩家原先越認同的現實目標,且與遊戲目標越接近,接受的門檻就越低。
圖片
所以說,「牌品等於人品」這句話,確實反映了平常越是會耍賴的人,在打牌時很可能也不可信任;但反過來說,認同了「遊戲目標就是胡牌贏錢」的人,也可能因此發展出原本沒有的侵略性與心機。

我們在遊戲與現實中扮演不同角色,呈現不同行為。雖然兩者之間有界線存在,我們卻能自由帶著在其中一邊獲得的認知、感受、行為,進到另外一邊。
圖片
說到這,也許下次你再玩(任何一種形式)的「遊戲」之前,可以想一想,:
設計者精心設計要讓你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你真的認同這個目標?

所以⋯⋯你要玩這個遊戲嗎?
把你的工作、人際關係、社群網路經營⋯⋯都拿來思考一次,也許會有意外的發現唷。
0 評論



發表回覆。

阿普蛙工作室有限公司

200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75號2樓
E-mail:wasupstudio@gmail.com
課程窗口&合作洽談 林侃眉:0933-769550  

遊戲設計&課程設計 吳健毅:0908-858625
聯絡表單

    聯絡表單

    ​歡迎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將主動通知您最新活動資訊呦。
    如果對我們的課程有興趣,或想跟我們合作,更請務必填寫,我們會進一步。
提交
Wa's up studio © Copyright 2017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大政治家選戰風雲
  • 找課程
    • 教育工作者增能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