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蛙工作室|遊戲,公民,教育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找課程
    • 教師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

是找BUG還是在作弊?

2/7/2022

0 評論

 
作者:林鉞(大貓)

​在七八年前還在擔任桌遊社團老師的時候,
總是想著不同的方法想要提高孩子們的動力,
差不多在那個時候嘗試了第一版的班級經營系統(貨幣制度前身),
雖然效果很不錯但也經歷了很多挫折。

挫折源自於自己對於設計有很多的不完善,
於是活動進行起來就有很多「漏洞」可以鑽,
當下感到氣餒且對學生生氣,
覺得自己用心的設計很多遊戲系統,為什麼要故意拆我台呢?
圖片
一直到後面接觸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之後,開始佩服起這些學生尋找漏洞的能力。
​
過往的自己太在意自己的東西設計得好不好,而忽略了孩子們在過程中有什麼「學習」才是真正的目的,
後來發現那些很擅長尋找或說是利用系統BUG的孩子,在思考上通常是不受限且擁有很多創意與發想能力的人才。

「原來是我太目標取向了!」
當我站上講台時,我手上就像是握了劇本的導演,我期待學生所有的演出都按照我的意志與期待出演,
不容許有任何一丁點的不同,因為導演就是拍攝現場的KING。

同時我也失去了那些演員即興演出的精彩與美好,回顧那些真正留名青史的演出片段,幾乎都是演員發自內心的即興演出。
那我身為一個導演到底希望的是演員完全重現我的想法,還是演出一部膾炙人口的劇作呢?

從那天開始我在我的課程多了一條規則:「只要老師沒有說不行就是可以」
因為我期待的是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觀察力,然後同時他們也是我的測試人員陪我一起DEBUG。

這幾年我最多的學習是重新審視自身對於思考的想法,因為我們以往斷定問題的方式都太迅速果斷,
往往忽略了我們有重新定義「問題」的權利,再重新思考我們真正該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是一個30層樓的商業大樓負責人,這裡擁有六台電梯同時運轉,但許多租戶都反應電梯太慢了,
如果再不改善揚言將要退租,請問你會怎麼處理呢?
因為這是一個現實世界的案例,在留言處分享「你想怎麼做」,再「email」阿普蛙,我們會把最後這棟大樓的處理方式寄給你喔!
0 評論

【我們想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關於溝通

2/7/2022

1 評論

 
作者:杜冠賢

​在這張圖片裡,你看到了什麼?
有人說看到了一位少女,有人則說看到了一位老太太。
「我沒看到什麼少女。」
「你看錯了吧!」
​
有時候,人們因此陷入爭執,不明白為何對方看到的東西和自己不同,明明看起來就是那麼明瞭,那麼理所當然。此時,人們迫切地想 #證明自己才是正確的,於是放棄了溝通。
人們似乎喜歡指出別人的錯誤,當錯誤的地方顯而易見時,更是如此。然而,按捺住這樣的衝動,往往是讓溝通得以繼續進行的關鍵。
那麼該怎麼做呢?
「我好像看不出少女在哪裡,你可以指給我看嗎?」
「抱歉,我真的看不太出來,你可以說明一下嗎?」
如果 #用提問代替評論,不是指出哪裡錯誤,而是尋求進一步說明,對方便會從被批判的角色,變成自己的協助者。我們常常忘記了,人們其實很樂於助人。
圖片
或許現實中的狀況比這張圖複雜許多,但誰知道呢?
當你下次靜下心來,好好詢問對方,說不定你會看見新的觀點,發現眼前的畫面,既是一名少女,也是一名老太太。

圖片取自:http://www.perceptionsense.com/
1 評論

【蛙的抓誑時間】疫情相關新聞

12/20/2021

0 評論

 
作者:健毅

COVID19 最近出現本土案例,蛙也十分關注。
​試著在google搜尋相關新聞,
在仔細看內文之前,
光是跳出來的標題就讓蛙組長眉頭一皺⋯⋯
玩過「抓誑新聞」遊戲,且有獲勝的朋友,
應該跟蛙一樣,在三秒內
心中的誑新聞雷達就開始嗶嗶叫了吧!
右圖➢四則新聞標題,其中三則都滲入了一樣的毒物,你有發現嗎?
—--
四大毒物複習
【置入】將特定的品牌、商品、人物帶入到新聞中,暗示其正面價值。
【標籤】不適當地揭露或強調當事人的個資或特徵。
【刺激】利用娛樂、色情、暴力、戲劇化等手法,引發情緒。
【誤導】利用虛假、錯誤的資訊,刻意誤導閱聽人。
圖片
圖片
沒錯,就是(不適當的)「標籤」唷!
第1、2、4則新聞標題,
都使用了「確診女」、「中研院女」、「女助理」這樣的用詞。

然而,當事人的「女性」身份,並不適合作為標題或註記當事人的標籤,原因如下:
【原因一】可能偏離重點,應該避免報導不相關的資訊;
​若認為有關,則應盡說明、查證義務。


如果標題改成「確診的摩羯座研究員疑遭霸凌」、「生肖屬狗的人員確診」、「使用iPhone的助理染疫」,你應該更能察覺到怪異吧?
摩羯座跟染疫這個事件有什麼關係?
使用iPhone跟這個事件有什麼關係?
生肖屬狗跟這個事件有什麼關係?

這些你會很快發現不對勁是因為,我們直覺上就可以判斷「染疫事件」跟這些特性不相關。但如果是以下這句呢?
「血型RH陰性AB型助理染疫」
你會覺得同樣怪異嗎?不一定,也許你真會停下來思考一下,血型該不會有可能是造成是否染疫的可能變因吧?

媒體下的標題就是有這樣的特性,讓人們的腦袋對兩件事(染疫事件&標籤的特徵)產生連結。不適當的標籤會造成多餘的認知負擔。另外更糟糕的是原因二。


圖片
【原因二】可能加深對該標籤所屬群體的歧視或是刻板印象。

選擇使用什麼標籤本身也可能源自我們潛在的刻板印象,而我們用習慣了就不會自覺。
​這裡有個針對女性刻板印象實用的小技巧是「如果我們把性別標籤換成男性,這樣的標籤是否同樣常被使用?」


想一想,「中研院男助理染疫」「男實驗員疑遭霸凌」⋯⋯這樣的標題是否甚為少見,或是讓你感覺怪異?那麼為何當當事人是女性時,性別就該被特別標注呢?還是我們沒有除了「女OO」之外能適當稱呼當事人的方法了嗎?
圖片

​那麼難道使用女性作為標籤必然是不適當的新聞毒物嗎?
倒也未必,如果確認女性這項特徵與報導的事件有關,
也有清楚說明,那就是適當的使用。


例如,報導在某環境女性遭到騷擾的事件,若確實在那個環境(或是任何時、地)女性身份與是否遭到騷擾是有相關性的,那麼這就會是值得關注的資訊,強調女性身份就會是適當的標籤。

你覺得呢?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看法唷^_^
0 評論

你聽說邱澤結婚,那你聽說這禮拜有4個公投嗎?

12/20/2021

0 評論

 
作者:林鉞(大貓)
​
你聽說邱澤結婚了嗎?
這則重磅消息不斷洗版,感覺不知道這個消息就落伍了。
那你知道這週末要「公投」嗎?或是你知道公投到底有哪四個題目嗎?

這幾年一直進行與 #媒體素養有關的課程,
但如果不是因為遇到邱澤結婚洗版這個突發事件,
我似乎也沒有認真對「公投是否綁大選」有深刻的想法,
因為周遭知道邱澤結婚的人真的比知道這禮拜要公投的人多啦!

【讓公投方便點不好嗎?】
對於罹患懶人癌的大貓,其實對於思考偶爾也是呈現懶惰的狀態,
一開始看到這個議題也完全抱持著如下的想法,
「對啊!不要擾民啦,投票讓大家方便一次完成不好嗎?」
『很多人住國外或是戶籍不同縣市,便民很重要的好嗎。』
圖片
​但是對於思辨這件事情來說,有時候是要逼迫自己一下的,
如果這件事情有人願意去推動與執行,
那必定「有可取的利益之處」是我對一件事情的好奇起點,
再者我想先來聊聊這裡會有一些什麼樣的狀況出現。
圖片
【認知資源有限-公投跟大選我該選什麼?】
對於很常教桌遊與玩桌遊的大貓來說,
非常理解人類的認知資源有多麼匱乏,
通常有五個規則與步驟的遊戲要教學,
如果在教學上面沒辦法做拆解與分段,我在講到第三個規則的同時,
學習者也忘記第一個規則的內容是什麼了,

如果我認同投票選總統立委是件重要的事情,
也認同會進入公投全民投票程序的議題是重要的,
(如果你還是認為公投只是大型民調你更可能選擇不去投票)
那讓這兩件事情分開不要一次占用人類太多的認知資源,
一次好好處理一件事情似乎會是個比較好的方式。
​【媒體要多報點大選黑料還是選擇公投議題?】
如果還記得2020總統大選的狀態,
應該還記得不同電視台與網路是如何進行選擇的,
媒體是收視掛帥的產業,也因為這些原因通常播報人們「想看」的節目,

我依然記得打開電視可以看到的每一台內容,
如果不是瘋狂力捧某候選人,就是瘋狂DISS某候選人,
但對於公投內容卻難見其蹤。

最常看到跟公投議題有關的地方,大概就是各類型的投票廣告,
各種口號式的背誦方案,O號O號投同意X號X號投不同意,
媒體的資源就是這麼多,當大選跟公投併行的時候,
關於相關議題的宣導與分享勢必更失焦。
圖片
圖片
【公投沒綁大選投票率一定爆炸低!?】
原先我也是抱持著這個想法,想針對這個提案投下同意票,
因為講到錢就是最實際的,畢竟全民買單這筆錢我也是有贊助到,
但回想過往每次貪小便宜都是有代價的,
尤其是都被網拍滿額贈給拐走多買了很多無用的東西。
這次試著不要這麼被說服,思考一下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先思考了一下我對於公投的「期待」是什麼?
我想我很期待「每個投票的人真正為自己的票負責」,
而要能夠為自己的投票負責,勢必要對題目有稍微的研究,
最低的限度至少有去看一下網路上別人做的正反方懶人包,
如果今天因為公投沒有綁大選就沒有意願去投票的人,
我好像真的沒有辦法太期待他有在最低限度上去理解議題,
所以就積極與理解投票內容的程度上,
似乎不要綁大選更可以蒐集到貼近真實的民意,
我也真的是受夠那次大家帶著小抄前往投票的畫面了。
於是對我來說「投票的有效程度」是讓我願意多花這筆費用做分離的。
【不管是公投還是大選,都沒人可以為你負責】
比較關注公投議題的夥伴這幾周應該也看了不少辯論,或是去查找許多相關議題的討論,
無論你受到誰在辯論上的影響,其實只要記得一件事情『選擇屬於自己』,沒有人應該全權為你投下的票負責,
也許你今天有因為一場辯論的內容,你轉念從反對重啟核四變成贊同重啟核四或是相反。

​每個人的每一票都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當然不投票或是投廢票也是一種選擇,而這不會是任何一個人可以為你負責的部分,
因為這就是一個民主社會裡,公民參與的一個過程與權利,只有你自己能夠為了自己負責任。
0 評論

【蛙馬麻時間】懷孕期間的媒體識讀

12/20/2021

0 評論

 
作者:林侃眉

懷孕期間什麼事情最重要呢?
「孕婦開心最重要!」
但是...很多人會被各種迷思搞得壓力很大,很多的這不行吃、那不行碰...

蛙馬麻維持心情愉悅的秘訣,就是不受迷思的限制!
要如何不被迷思影響呢?我覺得就是「媒體識讀」能力。

1.保持好奇心
懷孕期間,會有很多人給予善意提醒,
「懷孕不可以喝咖啡」
「孕婦不能拿剪刀!」
我聽到的時候都會很好奇地問對方「為什麼?」
很多時候大家其實也不知道,都是「聽別人說的」。
圖片
圖片
2.查證
每次我聽到別人說孕婦不能...
我就會很好奇地上網找資料
現在搜尋很方便,打關鍵字「孕婦」「不能拿剪刀」,
就可以找到很多破解迷思的文章。
(搜尋引擎打「孕婦不能..」就出現一堆關鍵字,從這就知道孕婦常常被說不能做很多事。)

3.注意文章出處
查找資料時,要注意文章出處及作者,很多文章是沒有寫明出處的,這樣的內容就不可信。
內容如果是作者的經驗談,我就還是會抱持著懷疑,我會去查找專業的網站,及確認作者的背景是否為專業醫生。
4.追蹤專業人士
若覺得查找很麻煩,我其實也會發摟一些醫生的粉絲頁,例如「蘇怡寧醫生愛碎念」、「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現在許多專業醫師為了普及醫學知識,都會開設粉絲專頁或youtube頻道,這也是很方便的管道。

5.直接請教婦產科醫生
心中有疑問時,不如直接請教專業醫生吧!

基本上,醫生只說「菸」、「酒」不能碰,其他食物都是無辜的,不要冤望它們啊!

​你有聽過什麼樣的懷孕迷思呢?歡迎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
0 評論
<<上一步

阿普蛙工作室有限公司

200基隆市仁愛區忠三路75號2樓
E-mail:wasupstudio@gmail.com
課程窗口&合作洽談 林侃眉:0933-769550  

遊戲設計&課程設計 吳健毅:0908-858625
聯絡表單

    聯絡表單

    ​歡迎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將主動通知您最新活動資訊呦。
    如果對我們的課程有興趣,或想跟我們合作,更請務必填寫,我們會進一步。
提交
Wa's up studio © Copyright 2017
  • 首頁
  • 買桌遊
    • 家分題
    • 抓誑新聞
    • 拚陣頭
  • 找課程
    • 教師研習
    • 青少年培力課程
    • 教育訓練
    • 家庭教育課程
  • 想設計
  • 專欄
  • 關於我們